小学和幼儿园有啥不一样?
发布时间:2019/07/10 13:52:00浏览次数:2704

从现在到9月1号入学不到两个月了,那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到底有啥不一样?这两个月你还能和孩子一起干点啥才能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小学和幼儿园有啥不一样?

 

规矩是真的多了,再也不能想迟到就迟到了

上幼儿园起床晚了,迟到一会没事。哪天心情不好了,不肯上幼儿园,在家呆一天也没啥大不了。哪天妈妈公司搞活动,上半天幼儿园再接出来也没事。在一起做操,突然想尿尿了举个手就能直奔厕所了。可是上小学就不一样喽,上课不能说话,不能随意走动,不能随便迟到……上学第一天老师就会强调N多不能,学习活动安排更紧凑了,每一个具体的时间都有具体的事情,喝水、上厕所等等都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

 

学习环境变得严肃了

排排坐吃果果,果儿甜索索,大家笑呵呵……幼儿园的环境就是那么宽松,老师唱啊跳啊,看见孩子们的笑脸是最开心的了。可是小学就不一样了,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宽松环境,会转换到具有规则感和秩序感的小学课堂。严肃的黑板、宽大威严的讲台;再也不能一起分果果吃果果咯,不能随意的想笑就笑,想跳就跳,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在上面讲,孩子在下面听,老师让讨论才能讨论。

 

教学内容不再是以游戏为主

在幼儿园,无论教材还是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极强的,教学形式也以游戏为主,这样孩子相对更容易接受;而到了小学,大量的文字、数字和符号代替了图片,学习内容难度加大,书本上虽然也有图,但字明显增多了不少。

 

老师不再是那个任何事都可以依赖的人了

“老师,我要尿尿!”“老师,我要喝汤!”“老师,我衣服拉不上了!”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关注是方方面面的,什么事你都可以依赖老师,让老师帮助你。可是到了小学,老师对孩子生活上的关注大大减少,更多的时候是根据教学任务上课,下课由孩子自己分配时间,自己参加活动、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问题。

 

假期,这些训练赶紧做起来

作息习惯得建立好

好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坏习惯让人麻烦一生。如果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生活、学习还是工作,往往都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幼小衔接,需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始,才能真正做到顺利衔接。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生活自理:生活能自理,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都需要学会自己解决可以自理的事情,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在假期,我们应该适当的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等到开学后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根据当天课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

2、餐桌习惯:餐桌不仅是孩子品尝美食和养成习惯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自主能力以及学习尊重他人的地方。餐桌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我们就需要从餐桌开始。

3、睡眠习惯:为了确保孩子的充足睡眠和身心健康,我们需要在进入小学之前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最终让孩子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4、时间管理:对于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大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阶段,一般留给孩子的午餐时间是30-40分钟,其中还包括打饭和收拾自己桌子的时间,所以我们在家要训练孩子在半小时内用餐完毕,逐渐适应小学节奏。

5、遵守规则: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规则意识,能按要求遵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则,那么进入小学往往就能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就能更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6、做事认真:认真的学习态度,需要从认真的生活态度开始。我们需要在入学前就让孩子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并想办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7、主动发言:尽可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鼓励他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积极地争取展现自己的机会。

 

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处处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逐渐远离家庭的保护,需要学会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如何更好地掌控自己、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才能真正做到自信衔接。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自我控制:对于学龄儿童来说,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学习成绩,比情商更有助于社会交往。有一项专门针对幼升小儿童的调查指出,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的儿童占调查总数的46%,所以假期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静心听讲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在家里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要求孩子认真听,眼睛看着说话的人,不做小动作,不随意站起离开,开始时可以持续20分钟左右,慢慢再逐渐延长。

2、独立思考:要把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放在首位。培养思考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在遇到陌生环境或问题时,能更好地应对、解决。培养思考能力也能让孩子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始于不好的思维习惯、思维陷阱和偏差。

3、主动提问:一个能够不断提出问题,并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孩子,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也会比较强。

4、情绪管理:当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调节和控制情绪,孩子的情绪表达就会向良性发展。

5、共情能力:拥有共情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人交往,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他们能够关注别人的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获得自我认同感。

6、同伴交往:孩子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将会逐渐发展出社会交往的能力,并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孩子结交的兴趣相投的朋友越多,他接受到的正能量就会越多,自己的心理能量场就越强大。

 

Tips:对那些一向胆小、不合群的孩子,父母要特别注意什么?

内向的孩子父母的担心总是会多一些,生怕孩子可能会因环境的陌生与变化而感到不安,会有孤独、焦虑、不知所措的感觉。对这类孩子呢,假期里更是要好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为这类孩子一般难于向别人开口求助,如果很多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又不愿意求助别人,这样他会有很强的挫败感。而如果他自理能力强了,能自如地面对各种问题,他也会更容易适应小学生活。

等到了开学以后,父母要加强与老师的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再有,在新学期的开始,利用周末时间,父母主动约孩子班上的同学和孩子一起玩,帮助孩子交朋友,让孩子在学校有个亲近的伴,不会觉得那么孤单。

版权所有:湖北一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鄂ICP备18020737号-1技术支持:京伦科技法律声明隐私条款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0813号